巴黎氣候大會

FT社評:氣候行動亦蘊含發展機遇

巴黎會議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制定更多的一次性排放目標,而是克服這樣一種錯誤觀念,即經濟發展必然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相沖突。
巴黎峯會上,左起:法國外長洛朗•法比尤斯,法國環境和能源部長塞格琳•羅亞爾,法國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

自二十多年前首屆全球環境峯會在里約熱內盧召開以來,締結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協議的嘗試一直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如何公平分擔責任問題的困擾。

儘管富裕國家承認對碳排放的歷史發展負有絕大部分責任,但是它們也提出,只由它們採取糾正措施不足以遏制全球碳排放成長,更不必說降低碳排放了,這麼說是很有道理的。

您已閱讀18%(208字),剩餘82%(9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