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中國必須學會如何作一個大國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中國的崛起速度甚至超出了其領導人的想像,它現在必須弄明白成爲一個大國意味著什麼。中國在全球事務上理應擁有發言權,但它也要明白,新的東亞秩序必須同時容納中美兩國。

幾天前,當一艘美國軍艦駛過南中國海時,中國方面表示了抗議,它的鄰國則表示歡迎。美國政府表示,自己的行爲是面對中國填海造島工程而採取的維護航行自由的舉措——這些填海造島工程正在將有爭議的礁石變成人造島嶼。中國政府則警告稱,在該地區沒有主權聲索的局外人不要採取挑釁行爲。這令我們其他人想起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的可悲宿命論。

美國軍艦駛入被中國視爲領海的水域,這種展示海軍實力的行爲,凸顯出助長東亞軍備競賽的多方面碰撞。這些碰撞包括彼此衝突的歷史主張、地緣以及不斷改變的實力對比。一些人表示,如今西太平洋海域下潛行的潛艦,與曾經遊弋在北大西洋的潛艦一樣多。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對宣示中國對南中國海擁有宗主權的「九段線」提出異議。此外,日本和中國還在東中國海陷入了另一場爭端。

就在飛彈驅逐艦拉森號(USS Lassen)啓航之前,我和衆多中國人民解放軍(PLA)高級軍官一道,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一個中國年度國際安全會議。在這以前,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肩膀上扛著星星的將官。

您已閱讀24%(450字),剩餘76%(14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