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關係

中英親密關係發展對全球經濟的意義

布魯金斯學會訪問研究員陸克:英國正逐步成爲中國最親密的西方朋友,但英中關係中的不確定因素仍將存在,英國是否退出歐盟也會影響中國對英態度。

從中國視角來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首次國事訪問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至少在媒體看來是這樣。儘管兩國政府官員先前作了長期充分準備,但此次訪問卻被弗朗西斯教皇訪美,俄羅斯對敘利亞危機突然進行軍事幹預,以及美國著名衆議院發言人約翰▪伯納的突然辭職等一系列事件搶去了風頭。其結果導致,美國媒體忽視了此次訪問的許多積極成果,包括美中重啓氣候變化談判,達成網路安全協議以及習主席在美國商會發表的有關中國經濟改革的演講。

縱然有所失望,但此後世界媒體聚焦了中國對英國的國事訪問:10月20日,習主席應伊麗莎白女王之邀抵達倫敦,其行程安排包括一貫的標誌性禮遇:拜訪白金漢宮,乘坐皇室馬車以及在英國國會發表演講。不過,習主席對英國的國事訪問也因涉及重要的貿易與經濟宣言,並且在曾互爲敵人的兩國間開啓了嶄新而意外的蜜月期而意義非凡。

在過去兩年中,英國一直對中國示好,其方式甚至令中國意外。畢竟,前英屬殖民地香港迴歸中國僅十八載,先前中國經歷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屈辱,包括兩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北京圓明園,和英國在中國領土內設立租界,更不用說香港被割讓、殖民,其某些公共區域還曾一度禁止華人居民涉足。

您已閱讀16%(496字),剩餘84%(25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