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危機

西方必須正視難民危機

FT特約編輯沙瑪:面對難民危機,美國總統一反常態地一言不發。而德國總理展現出道德正氣的高大形象,德國人民也對難民的苦難做出讓人感動的人道回應,積極準備安置80萬難民。

當海浪將那個被淹死的孩子衝上我們的恥辱之岸時,世人目睹了兩個大國的歷史角色發生轉換。美國和德國在重大歷史時刻都經歷過人口大遷徙。但面對移民危機,兩國作出的反應與歷史所預示的可能方向截然不同。

自由女神像原本被設計成國際共和的象徵,但在美國女詩人愛瑪•拉扎露絲(Emma Lazarus)的詩歌中,它被描述成一座希望燈塔,迄今仍佇立在紐約港,召喚著彼岸「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遺棄的可憐的人羣」。然而,面對當今難民的苦難,原本積極的美國總統一反常態地一言不發。與此同時,那些等著接替他入主白宮的共和黨競選人(其中不乏有移民背景者),競相譴責非法移民,紛紛提案「嚴守」美墨邊境。美國在這條邊境上已經投入了2萬左右的邊防人員,36億美元預算,以及延綿數百英里的鐵絲網。

而另一方面,德國總理展現出道德正氣的高大形象。僅僅四分之三個世紀之前,該國的納粹以種族純潔爲名,執行了一場最慘無人道的非人化和滅種運動。總體上,當今的德國人民對難民的苦難做出了讓人感動的人道回應。在大西洋彼岸,言論都是關於隔離牆和大規模驅逐——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聲稱要驅逐多達1100萬非法移民,而德國人則作出種種安排,準備安置80萬名絕望的難民。

您已閱讀29%(514字),剩餘71%(12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