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當局支持國內股市的努力而言,最糟糕的可能結果是這項努力取得成功。失敗——到目前爲止的結果——並不反映缺乏創造性。官方向保證金貸款提供資金後盾、降低交易費、威脅對「操縱者」展開調查、買入藍籌股、允許股市的四分之一(按價值計算)長時間停牌,而且(根據一些報導)把一些做空者趕出市場。
然而,中國股市的回調與操縱沒有什麼關係。市場只是在很大一部分股票(儘管不是全部)變得瘋狂高估之後迴歸正常水準。沒錯,劇烈的調整可能傷害實體經濟。但以這種方式干預是危險的。它會扭曲引導資產配置的價格資訊,給未來留下隱患;同時它相當於對私有財產插手干預,破壞了支撐所有市場的信任。
再來看另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爲什麼說西方國家的央行壓低短期利率和買入長期債券的做法與此大爲不同呢?這些也是市場干預。目的是推動投資者買入風險資產,增加對經濟的投資,而且——如果資產價格應聲上漲——產生一種促進消費的財富效應。
您已閱讀50%(392字),剩餘50%(3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