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刊登在7月9日出版的《紐約書評》(NYRB)上,原文爲英文,作者授權FT中文網獨家翻譯並出版本文的中文版。
政治和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都在走下坡路。自冷戰結束以來,聯合國(UN)未能解決任何一起重大沖突;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給人留下的是酸楚的回味;世貿組織(WTO) 1994年後的重大貿易回合談判均未能圓滿收場。由於治理方式過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合法性越發受到質疑。20國集團(G20)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曾作爲潛在有效的國際合作工具出現,但它現在似乎已經迷失方向。在一切領域,國家、宗派、商業以及其他特殊利益都凌駕於共同利益之上。這種趨勢現已發展到這樣的地步:我們需要談論的不是全球秩序,而是全球無秩序。
政治方面,區域性衝突愈演愈烈、越發頻繁。孤立來看,這些衝突是有可能得到解決的,但它們經常互相關聯,一場衝突中的失敗者往往成爲其他衝突中的破壞者。例如,當普丁(Putin)的俄羅斯以及伊朗政府出於各自的原因向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伸出援手時,敘利亞危機發生了惡化。沙烏地阿拉伯爲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提供啓動資金,伊朗則煽動葉門的青年運動(Houthi)武裝叛亂,以圖報復沙烏地。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暱稱「比比」(Bibi))試圖說服美國國會反對美國正與伊朗商談的核條約。衝突實在太多,以至於國際輿論難以施加正面影響。
您已閱讀8%(609字),剩餘92%(73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