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

Lex專欄:H股仍有上漲空間

在內地買盤推動下,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本月大幅飆升,許多人認爲這是典型的泡沫。然而香港股市此輪漲勢早就應該出現:按2016年盈利計算,H股較A股仍存在不小差價。

泡沫的定義之一是:「股價飆升至脫離基本面的水準」。在一波內地買盤的推動下,香港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I)和恆生指數本月飆升10%,許多人認爲這符合上述泡沫定義。然而香港股市的此輪漲勢作爲中國金融革命的產物,早就應該出現:按2016年的盈利計算,HSCEI的本益比仍爲個位數。香港H股與A股股價之間仍存在巨大的折扣。買盤可能還會持續。

自週二以來,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簡稱港交所)股價上漲了25%——港交所現在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證券交易所。這是合乎邏輯的,部分原因在於:該公司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與交易量有關的收費。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現金股市成交量每上升5%,港交所每股盈利就會增加3%。僅過去兩天的成交量就讓今年迄今的平均成交量提高了6%。港交所股票並不便宜,按2016年估計盈利計算達到了35倍本益比。事實可能證明,估計盈利可能偏低了。但從幾乎兩倍於行業平均水準(盈利成長相似)的本益比看,估計盈利的上調似乎已被計入股價。

中國券商也表現良好,儘管今年1月多家券商曾因在散戶融資融券方面違規受罰。自1月中旬下滑以來,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 H股價格已上漲50%,如今其市值逼近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儘管按照市場共識,中信證券2016年預期本益比是摩根史坦利的近兩倍,但前者長期看漲可能是有理由的。例如,在中國,利潤率更高的衍生品市場仍不發達。中信證券沒有涉足指數期貨交易;競爭對手海通證券(Haitong)和銀河證券(Galaxy Securities)在這塊業務的收入僅佔不到4%。放鬆對股票期權的監管正在考慮之中。這將帶來更高的收費。

您已閱讀75%(738字),剩餘25%(2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