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

西方面臨「湄公河選擇題」

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地的獨裁統治日益制度化,民衆不滿加劇。這令西方國家陷入一對矛盾:既要宣揚人權,也要在湄公河流域尋求新的戰略聯盟、市場和投資目的地。

看來,地處湄公河流域的東南亞國家至少從李光耀(Lee Kuan Yew)身上學到了一點:如何操縱選舉式民主。

本週新加坡國父過世,引發了關於他留下什麼政治遺產的爭論,在此之際,泰國、緬甸和柬埔寨三國政府正忙於制定或強化相關法律,目的是化解可能危及他們的控制的社會壓力。

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國際化三大進程正在改變湄公河流域國家,而日益制度化的獨裁統治很可能加劇這些國家的緊張局勢。這種趨勢給西方國家提出了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因爲西方國家既宣稱支持人權,又在湄公河流域尋求新的戰略聯盟、市場和投資目的地。

您已閱讀16%(249字),剩餘84%(12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