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

FT社評:西方應提高烏克蘭自衛能力

西方向烏克蘭提供重型進攻武器,可能導致烏克蘭問題演變爲俄與北約衝突,防禦性武器則會提升基輔自衛能力,增加俄羅斯的傷亡成本考量,但同時財政援助也不可或缺。

過去幾天裏,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在烏克蘭東部的目標出現了新的、更黑暗的變化。到目前爲止,這位俄羅斯總統一直在以一種投機心態,處理這場針對烏克蘭政府的戰爭。他始終沒有排除將這一戰爭隨心所欲地升級或收縮的選項。如今,親俄叛軍正從好幾處前線,大舉進犯烏克蘭政府軍。

毫無疑問,這輪衝突急劇升級是普丁指使的。自今年初以來,北約(NATO)已發現成百上千的軍事裝備,通過無人看守的俄烏邊境流入分裂分子手中。這些裝備包括火箭筒、坦克和裝甲車。許多人相信,普丁試圖在烏克蘭建立一個能自我運作的傀儡國家。這給美國和歐盟(EU)帶來了新的挑戰,並引發了西方是否應向烏克蘭政府軍提供武器的爭論。

到目前爲止,西方一直在用制裁和外交手段迫使普丁讓步。制裁確實令俄羅斯政府元氣大傷,並深化了俄羅斯的經濟危機。然而這一切都未能阻止普丁試探烏克蘭政府的防務能力以及西方的決心。

您已閱讀32%(386字),剩餘68%(8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