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腐敗

貪腐整治的解決之道

美國華裔經濟學家孫滌:運用成本效益的經濟分析來說明貪腐有違「經濟理性」,「曉之以厲害」能否有效解決貪腐?經濟分析的方法應當承擔起更多的公義責任。

筆者近期聽了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以「國家幹部貪腐整治的解決方案」爲題的講演,頗生感觸。這場上海發展研究會沙龍的講題在眼下意義特別重大,考慮到盛洪有「救救幹部」的讜論,在網上頗引起爭議,其他參會者多有期盼。

盛博士首先回顧了過去三十年來官員貪腐,成長可謂神速,從千元到百萬元到十億元,每十年躍遷一個臺階——從K級、M級、擴展到目前的G級,絲毫不輸於資訊時代的速度。盛博士發問,官員(甚至基層幹部)墮落成鉅貪,最終能撈到好處否?抱著自利的初衷,卻喫不到自利的善果,貪腐而落得寓言般嘲弄,演成悲哀的話劇,划得來嗎?

事實上的確如此。貪腐攫取的贓款見不得陽光,貪官們將現鈔多方騰挪掩藏,或埋在園子的樹底下,或塞進浴室的水槽裏,心驚膽戰,直到中紀委查抄到家裏,照單全收。網上盛傳的一則故事,盛博士也引用了,爲了點數贓款,居然燒燬了四部點鈔機,數目之巨令人咋舌。筆者對此不敢輕信:若按點鈔機的常規速度,一秒鐘點鈔十張百元大鈔即達千元,一小時3600秒,就能完成大約360萬人民幣的清點;若此公窩藏的現鈔爲一千萬元,用不了三個小時,一部點鈔機就可勝任有餘。要不是調侃杜撰出的笑話,那四部點鈔機也屬於僞劣產品,準是「五鬼搬運」(包括官員)的結果。不過盛博士的邏輯還是清晰的,貪官們處心積慮,到頭來喫得到貪婪的成果嗎?所謂跌倒的是和珅,喫飽的倒是嘉慶,他們使鉅額贓款退出流通,徒然幫了人民銀行的忙,部分遏制了央行超發的貨幣的通貨膨脹效應。不亦悲乎!

您已閱讀22%(614字),剩餘78%(21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