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尼克松

尼克松:演說家和騙子

英國作家利思:尼克松「我不是騙子」的名言流傳至今,是因爲那是一句如此大膽的謊言。如果他不是騙子,可能會是一個令人銘記的大演說家。

「我不是騙子。」40年前的這一週,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辭任美國總統,他在政治生涯發表的所有言論中,這一句流傳下來。他也讓「沉默的大多數」這個短語廣爲人知,不過人們很少提到這是他說的。

說一句顯而易見的話:我們之所以記住前面那一句,是因爲事後看來,那是一句如此大膽的謊言。可以跟這句話媲美的還有,「我沒跟那個女人、萊溫斯基(Lewinsky)女士發生性關係」(出自另一位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和承諾「以簡單的真理之劍和英國式公平競爭的信任之盾,切除腐敗扭曲的新聞業之癌」,說這話的人在承認僞證罪和妨礙司法公正罪之後被投入監獄,他就是尼克松傳記的作者喬納森•艾特肯(Jonathan Aitken)。

但在尼克松說出那句謊話時,人們可以合理地假定它作爲一種辭令是有效的。「我不是騙子」是一種對精神特質(發言者與聽衆之間的聯繫)的特殊使用。從邏輯上講,它是多餘的:如果你被指控犯有X罪,表態稱X罪不屬實,是在否認指控,而不是在證明指控不正確。但加上一句厚顏無恥的謊言,你就加大了賭注。這讓聽衆心裏產生不確定性。憤慨聽上去像是(即便實際上不是)無辜的證據。

您已閱讀38%(500字),剩餘62%(8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