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民用空中走廊不應輕易「癱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民航延誤率在全球居高不下,與豪華的機場建設完全不相稱。無論是因爲天氣還是演習,航班大面積延誤都並非正常市場經濟應有現象。

7月25日晚,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發佈了大面積航班延誤橙色預警,稱受軍演影響,7月26日飛往華東地區的航班將出現大面積延誤。而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表示,從7月29日起在東南沿海方向舉行實兵演習,軍民航空管部門已採取各種措施減少影響,但軍演對民航影響是有限的,不是造成航班延誤的主要因素,近期主要受氣象影響較大。

此次航班大面積延誤,時間持續近一月,還在持續過程中,並且波及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機場建設、購機、燃油等在兆元人民幣以上的航空運輸投資之下,管制導致使用效率如此之低,讓人深思。各種猜測應聲而起,無論是天氣還是演習,中國最繁忙的空中走廊癱瘓,並非正常市場經濟體該有的現象。平穩的經濟發展環境、有明確預期的管理才能提升經濟效率。

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26日早些時候首次發佈大面積航班延誤預警,26日鄭州區域部分航路通行能力下降60%;上海區域相關航路通行能力下降65%;26日晚間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再次發佈預警,稱27日上海區域9時至11時有空域繁忙情況,其間前往廈門、福州、汕頭、晉江、臺灣以及部分中南地區的航班可能會受到影響,上海區域部分航路通行能力下降30%左右。

您已閱讀23%(494字),剩餘77%(16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