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大師凱恩斯將黃金調侃爲「野蠻的遺蹟」,對於中國銀行業而言,存貸比也被視爲計劃經濟的遺產,也是時候步入歷史了。
近期,中國銀監會調整了存貸比相關計算公式,主要體現爲一減一增,減少的涉及支農及小微企業相關貸款,比如支農再貸款、「三農」專項金融債所對應的涉農貸款、村鎮銀行使用主發起行存放資金髮放的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等等,增加則在存款方面,一是銀行對企業或個人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二是外資法人銀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淨額。
外界顯然對於此舉可望釋放的貸款量更爲關注,以此而言目前的政策力度委實不大,一方面中國外資銀行規模過小,其佔國內商業銀行總資產比例最多時候也不過略高於2%,另一方面目前各大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的存貸比遠遠低於75%,調整與否,意義不大。兩相疊加之下,雖然有機構大膽估計存貸比調整「理論上」可以調動8000億的流動性,但實際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您已閱讀20%(383字),剩餘80%(15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