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在線聊天

在線聊天能增進感情?

FT專欄作家邰蒂:演化心理學家認爲,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創造了更高效率的親近方式,如跳舞、講故事或一起大笑。網路時代的到來,爲這一演進模式帶來了新課題。

最近幾個月,作爲認知發展實驗的一部分,牛津大學(Oxford)演化心理學教授羅賓•鄧巴(Robin Dunbar)一直在對志願者施加痛苦。這些疼痛測試並不一般。一些志願者在接受疼痛測試之前和之後觀看高爾夫影片或嚴肅戲劇表演(鄧巴曾參加愛丁堡邊緣藝術節(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在那裏做了多個實驗)。還有一些志願者觀看的是喜劇表演。

鄧巴的實驗正在產生強大的洞見:如果你希望將疼痛降至最低,那麼就觀看一些好玩的影片吧,而不是高爾夫影片。如果你是4個人一起看的話那就更好了,因爲這一般會讓發笑的次數增加30倍。鄧巴認爲:「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只需要做這些就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他主張,讓一羣人一起跳舞或者進行宗教儀式,也能產生類似的減輕疼痛的效果。

這不應令人感到意外:我們本能地知道,跳舞、大笑或者參加歡快的聚會往往會改善我們的情緒。但鄧巴認爲,這其中有一種更爲重要的演化因素在起作用。20年前,他曾宣告,一個社會羣體的最佳規模爲150餘人左右(因爲人類的大腦不夠大,不能應付與更多人保持緊密社會聯繫的認知壓力和複雜性)這令他名聲大震。如果你考察一下中世紀歐洲村落的規模或者羅馬人組織軍隊的方法,或者甚至考察一下人們通常會寄送多少聖誕卡,你會發現150這個數字頻頻出現。然而,靈長類動物本能地選擇在一個小得多的羣體中生活,因爲它們的大腦比人類小。

您已閱讀34%(608字),剩餘66%(11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