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窖藏現金與貪官經濟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億元司長」引發官員窖藏現金與通膨關係的大討論,更值得關注的是腐敗對社會人心的侵蝕,如果人心渙散,社會也最終趨於潰敗。

反腐風暴之前,老虎蒼蠅俱下,「億元司長」訊息近期分外熱烈。

根據財新網的報導,中國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近期被帶走掉,其家中發現上億現金,清點當場「燒壞了4臺點鈔機」。這一戲劇性的場景以及生動的細節引發無盡猜想,甚至不少經濟學之外的朋友也參與了「反腐金融學」討論,比如中國廣義貨幣量高達110兆元而又沒有引發惡性通貨膨脹,正是因爲有很多不見光的現金,甚至有文學教授估算「M2餘額的50%在貪官手上」。

那麼,啟用貨幣「存量」是否也包含窖藏現金,「錢荒」是否與此有關?中國官員窖藏現金是否對經濟發生影響? 先從基本概念開始吧,按照中國對貨幣的大致分類,M0也就是流通中的現金,M0加上企業活期存款就是M1(狹義貨幣),而M1加上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就是M2(廣義貨幣),而M2往往也就是經濟所討論的貨幣,也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中國M2與GDP比例在「四萬億」政策之後一路激增,已經超過200%,創下全球極高。在通膨壓力之下,貨幣超發等新聞備受關注,觸動轉型中國各階層焦慮,成爲一時公共話題。

您已閱讀18%(460字),剩餘82%(21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