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性騷擾

A naked strike against cyber sex pests
反擊網路性騷擾


FT專欄作家邰蒂:在網路交友應用上收到一些男子的下流訊息後,我的朋友安娜根據這些人的照片畫出了他們的裸體漫畫,然後發佈到網上。這種回擊方式引發了一場風暴。

A few months ago Anna Gensler, an artist friend of mine who lives in Maryland, downloaded an online dating app called Tinder. This probably means nothing to anyone over the age of 30 (ie most Financial Times readers). But Tinder is wildly popular among young Americans and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audience since it enables them to post brief dating profiles pulled from their Facebook accounts. Users then typically use these to chat and hunt for dates – usually harmlessly.

幾個月前,我的一個住在馬里蘭的藝術家朋友安娜•詹斯勒(Anna Gensler)下載了一個名爲Tinder的在線交友應用。對於所有年齡超過30歲的人(英國《金融時報》的多數讀者都是如此)而言,這或許沒什麼意義。但Tinder在美國年輕人以及越來越多的海外用戶中極受歡迎,因爲它可以讓用戶發佈摘自自己Facebook賬號的簡單交友資訊。然後用戶一般會利用這些資訊聊天和尋找交友對象,通常是沒有惡意的。

您已閱讀10%(673字),剩餘90%(61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