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

國家不應壟斷貨幣創造權

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項目主任布思:如果廢除「私幣」,創造貨幣的收益將歸政府,爲公共支出提供資金。但是,這不是實現貨幣穩定之路。

現代政府壟斷了創造現金的權利,這常被稱爲是它們經濟權力的來源。但政府對貨幣供應的控制不如表面上那麼強。在英國,印刻有女王頭像的紙幣和硬幣或許是最看得見的經濟交易媒介,但它們只佔貨幣供應量的不到二十分之一。其餘的貨幣供應主要由銀行存款組成——實際上,這是金融機構欠客戶的私人債務。存款起到貨幣的作用,只需筆一揮、卡一刷,甚至用手機操作,它便能從一個人的戶頭轉移到另一個人的戶頭。但存款是由公民之間的私人合同創造出來的,不是政府法令創造出來的。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在專欄中撰文提出廢除此類「私幣」(private money)。他認爲,如果將貨幣創造完全交給政府,我們的經濟將更穩定。這是頗具誘惑力的提議;貨幣體系之複雜令人無從下手,而複雜問題的簡單解決辦法通常很誘人。但他的提議是錯誤的。

銀行賬戶持有人將現金交給銀行,換取存款餘額增值,銀行將所得資金的僅僅一小部分保留爲流動準備金。其餘則貸給借款人,借款人再將資金存入銀行,創造出更多的私幣。由於借款方需要支付利息,上述過程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局面:我一方面可以獲得活期存款的利息,一方面無需爲銀行的交易服務付費。

您已閱讀36%(489字),剩餘64%(8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