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美啊,私募股權。亞洲發生的這兩件事表明,進入交易仍比退出容易。它們也再一次證明了李嘉誠的明智。
在香港,萬洲國際(WH Group)週三決定將其首次公開發行(IPO)的規模減半,而不降低其定價區間。這意味著爲其提供支持的私募投資者(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的投資部)不能按計劃退出。而在東京,西武控股(Seibu Holdings)這家擁有日本最大酒店連鎖(以及其他業務)的集團企業,股票一上市就漲了11%。但那只是因爲管理層決定將發行價大幅削減了30%。這一降價令其最大股東博龍資本(Cerberus)決定保留其股份,IPO規迷因此削減大半。博龍自2006年開始投資西武。其保留股份的決定是又一個跡象,這表明在亞洲,私募股權基金正爲讓自己的期望與市場預期匹配而糾結。
上月,李嘉誠因向淡馬錫(Temasek)出售了旗下醫藥和超市業務——屈臣氏(AS Watson) 25%的股權而遭到批評(尤其是那些渴望賺取費用的銀行家們)。該筆交易對屈臣氏估值230億美元。而公開發售則有望令市值達到至少250億美元。當其他企業在市場上面臨阻力之時,與長期投資者一氣呵成完成交易看來是精明之舉。這筆交易也提升了和記黃埔集團(Hutchison Whampoa group)的總體估值,其中包括了屈臣氏。自去年夏天有關交易談判浮現以來,分析師對這塊業務的關注已將和記股價推高了25%。其間恆生(Hang Seng)大盤上漲5%。
您已閱讀78%(614字),剩餘22%(1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