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

警惕盧安達種族屠殺捲土重來

前聯合國副祕書長布朗:種族屠殺尚未成爲歷史。盧安達大屠殺或許曾經刺痛過我們的良心,但之後對其原因和結果的爭論又稀釋了我們的憤怒。

20年前,多達100萬人在盧安達大屠殺中喪生;20年後,關於它的辯論仍在迴響。盧安達人爲何自相殘殺?爲何世界袖手旁觀?這兩個問題依然是激辯的焦點。

但毫無爭議的是,在爲期100天的時間內,發生了現代歷史上蔓延最廣的一次恐怖大屠殺,受害者大多數是被砍刀砍死。就在那段歷史仍深陷爭論之際,一場更爲激烈、更爲現代的爭議正在上演,爭議的主題是如何評價大屠殺後首次掌權的現政府的性質。

它帶來了和解、穩定和復甦?還是說,它只是用占人口少數的圖西族的政權,代替了之前冷酷的胡圖族政權?盧安達和上面這些問題對我在聯合國(UN)高層任職的數年產生了根本影響。大屠殺5年後,我加入聯合國任開發計劃署(UNDP)署長。幫助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米(Paul Kagame)及其政府克服生命、生產力和經濟成長損失帶來的遺留影響,曾是我的長期工作重點。

您已閱讀25%(361字),剩餘75%(11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