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決賽第六場還沒有結束,就有朋友打電話來詢問,CBA有沒有球隊謀求轉讓的——每個賽季的總決賽,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都會因爲跌宕起伏的賽事和廣泛傳播度,而激起很多人的注意。
「運營成本要比中超俱樂部低,社會形象還不錯,青少年和業餘參與程度也比較高……要是能有幾個出色的本土球員,成績上去了,不火都不行啊……」對話到這個地步,突然會冷下來。倘若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培養幾個「出色的本土球員」是完全可能的,只是這樣的時間和耐心,本不是職業俱樂部的責任。
每個賽季的總決賽,都會讓人浮想聯翩,但看球的激情過後,或者像馬布裏那樣,在更衣室痛哭並承受著肌體巨大付出的痛苦之後,總要向前看。未來會怎樣?中國籃球水準會否因爲CBA的熱度上升而繼續持續上升?CBA聯賽還有多少需改進的地方?
您已閱讀22%(334字),剩餘78%(11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