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姆林宮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總統辦公室的接待室裏,掛著俄羅斯帝國1825年到1855年的統治者——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的巨幅畫像。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吞併,和西方的報復性經濟制裁,召喚起人們對過去熱戰和冷戰時代的恐怖回憶。華盛頓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最好深刻思考一下,爲什麼普丁要選擇這位沙皇,成爲訪客們在進入總統辦公室前必須凝視的歷史人物。然後他們纔有希望正確解答一個問題:「我們該拿普丁怎麼辦?」
普丁之所以會選擇這幅畫像,並不是因爲尼古拉一世是什麼戰無不勝的軍事統帥,或是徹底改變俄羅斯社會的皇帝。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和凱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都更勝任上述角色。這幅畫像背後的深意在於,後拿破崙時代的歐洲無論對尼古拉一世的專制統治抱持何種觀點,至少將俄羅斯奉爲軍事和外交強國予以尊敬。而在普丁看來,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西方就一直漠視俄羅斯作爲大國的地位和利益,這讓他怒火中燒,當上週二他宣佈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時,徹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普丁對畫像的選擇還對映出他的一個信念,那就是尼古拉一世統治下的俄羅斯,是國內政治秩序堅若磐石的代表,而其基礎是愛國主義、東正教、強大的中央政府和鎮壓異見分子的祕密警察。普丁自2000年第一次擔任總統以來,就力求將俄羅斯重建成這樣的國家,擺脫政治混亂、經濟衰弱和對西方價值觀的錯誤接受——普丁認爲這些弊端是20世紀90年代鮑利斯•葉爾辛(Boris Yeltsin)時期俄羅斯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