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量子電腦

關於量子電腦的真相

自由撰稿人阿胡賈:雖然谷歌和NASA已聯合出資1000萬美元購買D-Wave的量子電腦原型機,但在一些科學家看來,今日的量子電腦仍是一隻「薛定諤貓」。

倫敦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的對撞機展上有條走廊,是根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位於日內瓦的一座大型實驗室,曾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一條辦公室走廊的原樣複製過來的。走廊裏有扇門上貼著一張海報,醒目地印了一隻貓的照片,上書「尋貓啓事」。這幾個字下面寫著:「請將這隻既死又活的貓還給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ödinger)。」

「薛定諤貓」(一隻關在箱子裏的既死又活的貓,只有打開箱子才能知道它的死活)是物理學家薛定諤設計的一個思想實驗,用來展示量子力學那有違直覺的怪誕。該理論假設,一個實體可同時處於多種狀態,直到它被觀測到的那一刻爲止,因爲那時它會「坍縮」成明確態——就那隻被囚禁的花貓而言,就是要麼它還在哪兒打呼嚕,要麼已成一具貓的屍體:關貓的箱子裏放有一隻毒氣瓶,裏面的毒氣或者未被或者已被基於放射性衰變機制的觸發器釋放出來。

天才們已經發現,進軍量子領域能釋放出極其龐大的計算能力。一個二進制位(bit)上的數字非「0」即「1」;而一個量子位(qubit)上的數字可是「0」可是「1”——關鍵的來了,還可既是「0」又是「1」。擺脫了這種「非此即彼」的限制後,即便是一臺一般般的量子電腦也能完爆最快的超級電腦。破解全世界最強的加密軟體,超級電腦需要約100萬年,量子電腦只需要一個小時。

您已閱讀29%(562字),剩餘71%(13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