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抵制索契冬奧會有些不近情理

《旗幟週刊》編輯考德威爾: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的西方批評者有點過火,對普丁的正當批評,如今已淪爲幸災樂禍。相比之下,包括習近平在內的那些出席開幕式的外國政要,頭腦則更爲冷靜。

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的西方批評者有點過火,有超出合理程度的危險。審視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政府行爲的正當努力,已淪爲幸災樂禍和不懷好意的舉動。決定出席開幕式的政治人物(包括中國的習近平、日本的安倍晉三(Shinzo Abe),以及土耳其的雷傑普•塔伊普•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是頭腦冷靜的人,而那些故意缺席的領導人——英國的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美國的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和法國的法蘭索瓦•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則是在追隨評論家哈羅德•羅森堡(Harold Rosenberg)所說的「獨立思想的羊羣」。

媒體對奧運建設中據稱存在的腐敗問題念念不忘。《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形容相關項目是「史達林式的鋪張浪費」。在1月的新聞發佈會上,普丁稱本次冬奧會的成本爲2140億盧布(合62億美元),並表示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遠遠高於這個數字。西方訊息人士估計,整個項目的成本達到510億美元,一些人稱其中的三分之一被不當挪用。這筆數目確實不小。但這是一件區域性的事情:穆迪(Moody’s)最近一份報告將俄羅斯公司所受的信用影響評定爲「有好有壞」,將俄羅斯主權債務所受的影響評定爲「中性」。況且有道德汙點的並非只有索契冬奧會。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也被一樁重大的腐敗醜聞蒙上陰影,而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是人權抗議活動的更合適場合。

當然,普丁對民主進程的尊重,即使往好裏說,也是斷斷續續的。在他掌權期間,政治對手被逮捕和監禁,儘管其中數人已於去年12月被釋放。他鎮壓了2012年5月的一場和平示威,其中8名被捕的示威者仍然面臨審判。對這些行爲可以密切關注,可奧運會不是最好的場合。亞歷山大•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在2000年(先前俄羅斯用了10年時間遵循西方的建議)寫道:「葉利欽時代的結果是,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生活等所有基礎領域都被摧毀或洗劫……我們還要繼續洗劫和摧毀俄羅斯,直到一切蕩然無存嗎?」那一年,普丁贏得大選,那是俄羅斯在說「不」。

您已閱讀47%(917字),剩餘53%(10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