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中國「生態紅線」概念不清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見習編輯劉琴:中國必須清楚定義並切實落實「生態紅線」,真正發揮其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

中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使得「生態紅線」在去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再度被提及。雖然這一概念在政界及媒體均得到了高度的重視,但生態紅線的實質意涵仍不清晰。

第一條「紅線」高調進入公衆視線是在2007年3月5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強調,在土地問題上,「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18億畝這條『紅線』,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即便「紅線」概念未有清晰的定義,但包括林業局、水利部及環保部在內的諸多政府部門仍紛紛仿效劃定各自的」紅線」 。

您已閱讀13%(232字),剩餘87%(16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