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Lex專欄:香港IPO市場重煥生機

香港今年成爲全球第二大IPO市場。本週在香港IPO的中國殯葬集團福壽園吸引了洶湧的申購人潮,這說明散戶投資者對於新的投資機會有著濃厚的興趣。

《飄》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Scarlett O’Hara)曾經大發脾氣道:「死亡、交稅和生孩子!任何時候幹這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都不合適!」而享受著低稅率的香港人至少還會對其餘兩項持不同看法:本週首次公開發行(IPO)的一家中國殯葬集團,吸引到了自三年前某嬰兒用品生產商上市以來最強勁的散戶買盤。姑且將與19世紀亞特蘭大名媛的牽強比較放在一邊,香港洶湧的申購人潮表明,這一亞洲最主要的新股上市市場或許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在截至2011年的三年中,一連串大型中國國有企業赴港上市,使香港成爲了全球第一大IPO市場。今年,一系列規模較小的上市交易推動香港成爲全球第二大IPO市場。香港並不一定要成爲第一,但它確實需要給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興奮點。如果預計將於2014年進行的上市交易仍能使投資者保持強烈的興趣,那麼市場確實可能迎來興奮期。總部位於上海的高階墓地經營商福壽園(Fu Shou Yuan)的募資規模僅爲2.15億美元。但該公司的重要性體現在,它是表明散戶投資者對於新投資機會感興趣的最新案例:散戶投資者的申購數量是面向散戶發行股票數量的670倍。散戶投資者是香港IPO市場的基本組成部分,面向散戶的配售比例可達10%,而且如果散戶需求足夠強勁,還能進一步提高配售比例。在美聯準(Fed)縮減量化寬鬆已成事實之際,福壽園上市首日45%的漲幅對於香港市場的動物精神毫無壞處。

香港市場的問題在於,作爲其新股上市主體的中資國有企業死氣沉沉。即便是最大牌的基金經理也不敢聲稱對中國政府具有影響力。將於2014年進行的上市交易包括雙匯國際(Shuanghui International),這家中國豬肉企業收購了美國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而李嘉誠(Li Ka-shing)似乎可能將他旗下快速成長的零售業務部分上市。甚至阿里巴巴(Alibaba)也可能再度嘗試在港上市。對於香港投資者來說,這將是一個重振胃口的好時機。

您已閱讀95%(822字),剩餘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