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北韓

張成澤事件與中朝關係變局

中國問題觀察者鄧聿文:雖說專制政權的決策不可用常理去琢磨,但也並不表示其行爲就全無理性可言,在關係到政權生存的大問題上,北韓還是會遵守理性最大化原則。

「伴君如伴虎」,這句至理名言上週再次在北韓得以驗證,平壤大尺度公開張成澤被處決的畫面及罪行,讓世人目睹了封建專制政權極端殘暴的一面。

平壤在三千多字的文稿中,詳細描繪了張成澤結黨營私、製造經濟混亂、賣國、私生活墮落,以及企圖發動政變的罪行,並用「千古逆賊」、「狗都不如的人間渣滓」等侮辱性辭彙來形容這位昔日輔佐少主的「二號」人物。在北韓這個極端封閉的國家,如此詳盡地公佈張成澤的「不赦之罪」,是極爲罕見的,它並不表明平壤有意要引入一點公開化,而是藉此向潛在不忠者及北韓民衆施以恐怖統治。

儘管平壤公佈了張成澤的「多宗罪」,但外界還是不清楚張觸怒金正恩,引得後者大動殺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因爲清洗「宗派」勢力龐大,且與中國「關係」良好的張成澤,對鞏固金正恩的唯一領導體制乃至北韓的穩定發展和更好地融入外部世界,並無好處,所以,只能假定,張成澤確實是犯了金氏王朝的「大忌」,以致不立即處死不足以「解恨」。

您已閱讀17%(398字),剩餘83%(19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