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How Putin miscalculated in the struggle for Ukraine
普丁爲何在烏克蘭問題上失算?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普丁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就是構建覆蓋前蘇聯大部分地區的俄羅斯勢力範圍,烏克蘭若倒向西方,該目標就會徹底破產。但對烏克蘭發生的反俄抗議,普丁只能怪自己。

No event has done more to spook the Kremlin, over the last decade, than the Orange Revolution in Ukraine in 2004. Now Vladimir Putin’s worst moment looks like turning into a recurring nightmare as demonstrators once again fill Kiev’s Independence Square, demanding that their country move closer to the EU and further away from Russia.

過去10年裏,最讓克里姆林宮感到恐慌的事情莫過於2004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了。現在,最讓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頭疼的事情似乎在噩夢重現——示威者再次湧上基輔的獨立廣場,要求烏克蘭向歐盟(EU)靠近,遠離俄羅斯。

您已閱讀6%(473字),剩餘94%(69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