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

甘迺迪遇刺50週年時的達拉斯

FT專欄作家庫柏:甘迺迪遇刺讓達拉斯背上「仇恨之城」的惡名,也讓這個美國城市的居民倍感尷尬。但如今該市已能坦然接受那段歷史,並向前看。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Kennedy)遇刺身亡後,達拉斯就背上了「仇恨之城」的名聲。人們指責達拉斯市民製造了一種狂熱的右翼氛圍,從而促使李•哈維•奧斯瓦爾德(Lee Harvey Oswald)槍殺了總統。達拉斯現任市長邁克•羅林斯(Mike Rawlings)告訴我:「有報導稱,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達拉斯人去外地時,會因爲自己是達拉斯人而感到尷尬。」

今年6月,在聖保羅的新城市峯會(New Cities Summit)上,我趁羅林斯偷偷打盹時找到了他。這位1976年揣著200美元來到達拉斯、後來當過必勝客(Pizza Hut)總裁的達拉斯市長正在小憩,暫時把他的日常活動——宣傳達拉斯——放在了一邊。但一個城市在經歷一場聞名全球的創傷之後,如何在世人面前構建自己的形象?達拉斯花了50年的時間,才學會坦然接受那起刺殺事件。

1963年,讓許多美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歷史居然被奧斯瓦爾德這麼個孤獨的失敗者改寫了。因此,他們怪罪於一些更大的組織和羣體。陰謀論者指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或古巴流亡者策劃了刺殺事件。其他人則譴責達拉斯這個城市。

您已閱讀22%(496字),剩餘78%(17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