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出現時買入,訊息證實後賣出。在產品發佈之際,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往往有些靈驗的交易箴言。蘋果(Apple)股票通常會在新款iPhone和iPad發佈之前傳言喧囂時跑贏大盤。這一點並非對它的所有供應商都適用,但鴻海精密(Hon Hai Precision)卻比蘋果更勝一籌:傳言出現時股價上漲——訊息證實後也上漲。
研究蘋果的亞洲供應鏈的命運起伏,是一門細膩活兒:要不斷拓展人脈,估算市場需求,還要會用螺絲刀利索拆解新產品來評估各家供應商的貢獻。鴻海,即富士康(Foxconn),是蘋果最大的裝配商。因此伯恩斯坦(Bernstein)的數據合乎邏輯:其股價在新的iPhone手機推出前2個月,平均跑贏臺灣基準股指平均5%(這一次:7%);而在產品推出之後的2個月又進一步跑贏6%。與此同時,蘋果股價則在發佈日之前平均跑贏大盤11%(這一次:16%),但此後與基準大致持平。
但就投資而言,以均值爲依據是不靠譜的。在去年iPhone 5發佈後,鴻海股價勉強跑贏基準,但這仍意味著3%的降幅,雖然跟蘋果18%的降幅比起來,它沒有受到太大打擊。鴻海五分之二的銷售來自蘋果,這意味著市場對兩者間緊密聯繫的看法不會消退。看看和碩(Pegatron),與鴻海競爭的臺灣裝配商和相對較新的蘋果供應商,營業利潤是1.5%,比鴻海還要低(2.8%)。和碩的股價自今年贏得蘋果更多業務以來,已上漲四分之一,但過去兩個月裏下跌了6%。也許圍繞iPhone的訊息,和碩股價最終會以逆於鴻海的方向而動?與此同時,投資兩者中任一股票,仍可歸結爲押注iPhone未來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