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敘利亞

推動敘利亞和談的契機

聯合國前副祕書長馬洛赫-布朗:敘利亞化學武器慘劇帶來的一線曙光是,外交與點到爲止的軍事幹預相結合,或許能促使各方重返談判桌。

熟悉國際干預的人士看到了信號:在一場針對平民的可怕暴行後,促使不情願的政治人物和輿論傾向於採取行動。上週發生在大馬士革郊區古塔(Ghouta)的化學武器襲擊,令人想起波黑小鎮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的屠殺,以及之後利比亞前獨裁者穆安瑪爾•格達費(Muammar Gaddafi)的部隊對平民的殺戮。在這兩個案例中,國際社會均將疑慮拋在一旁,因爲不作爲的道德和地緣政治代價,似乎超出採取行動的代價。

現在的敘利亞看上去已經到了這個節骨眼。敘利亞政權拖延多日後,同意已經在大馬士革的聯合國(UN)武器覈查人員前往鄰近的古塔,調查事件經過,這可能表明它意識到自己被孤立、被遺棄的風險。在英國和法國,評論人士和政治人物認定,現在是時候對敘利亞採取行動了。只有政府軍纔可能發動這樣的襲擊,在聯合國武器覈查人員剛剛抵達該國之際,此舉可能意在對叛軍實施心理上的致命打擊。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傳遞給叛軍的隱含資訊是:如果他這麼做不受到懲罰,而西方仍然猶豫不決,那麼叛軍應當放棄對西方武器和軍事支持的任何指望。

阿薩德似有不自量力之嫌,但美國對下一步何去何從似乎還有較大的猶豫。這不是因爲美國人對證據信心不足,而是因爲近年曆史的負擔,因爲美國接下來很可能要揹負的軍事行動責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軍方和現任政府均對干預抱有戒心,擔心其很容易擴大,卻不容易退出,而且也會自然而然地被貼上「以美國爲首的」標籤。此外在美國,對叛軍逐漸伊斯蘭激演化的報導較多。

您已閱讀40%(640字),剩餘60%(9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