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

FT社評:新興經濟體經得起「折騰」

美聯準減少量化寬鬆規模的暗示,讓一波市場動盪席捲了新興經濟體。但新興國家的經濟轉型已進行得非常深入,近期的市場動盪很難逆轉它們的發展趨勢。

美聯準(Fed)仍在以每月850億美元的速度買入證券。但其關於購買速度可能很快會放緩的暗示,已讓市場如坐鍼氈——距離美國越遠的市場就越是如此。然而,新興國家的經濟轉型已進行得非常深入,近期的市場動盪很難逆轉它們的發展趨勢。即使近期內的形勢不妙,多數新興國家的長期前景仍然光明。

壞訊息確實不少。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本週迄今又下跌了2.5%,目前處於創紀錄低點。印尼盾貶值3.6%,印尼股市下挫9%。拋售潮遍及多個新興國家,從泰國到土耳其、南非和巴西。普遍的不滿情緒正在站穩腳跟:過去12周裏,股票基金有8周出現資金外流;自今年5月以來,債券基金一直在流失資金。

有人擔心這預示著全面的金融崩盤。現在作這種預判還爲時過早。儘管很多新興國家正置身於富裕國家危機管理導致的信貸泡沫,但其資本流動的構成比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更健康。平均而言,流入新興市場的逾一半資金爲股權資本,其中很多爲直接投資。很多國家擁有鉅額外匯儲備或浮動匯率制,可用來緩和投資組合流動的逆轉——這是它們從亞洲上一次危機中汲取的教訓。就連擁有鉅額經常賬戶赤字的印度,其淨資產狀況也是說得過去的(但它存在很多其他問題)。土耳其等歐洲邊緣國家的形勢看上去確實更加糟糕一些。

您已閱讀60%(511字),剩餘40%(3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