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55歲的湘西民間集資案主角曾成傑在長沙被執行死刑,已經一月有餘。中國公衆的注意力早已轉了方向,媒體上充斥著各種反腐打老虎的傳言,微網誌和論壇中則傳遞著因提倡新公民運動而遭打壓的行動者們的呼喊。公衆對於曾案的熱情儘管迅速降溫,但政府對此案的輿論控制,依然裹著反憲政的霧霾空氣在北京上空懸浮著。
即便是一些民間討論,也受到特別的「關照」。民間獨立研究機構天則所本週有關曾案的反思研討會,就觸到了敏感點。會議最後一刻從原定地點轉移,一名員工還因此被「問話」。
這場討論從集資的經濟事實開始,延伸到司法程式的商榷,但卻正如企業家孫大午所說,「所有的經濟問題都是政治問題」,對此案的討論,始終無法繞開政治。曾成傑的成功是因爲與當地政府結盟,民間集資過程中有政府官員的參與和背書,而其落獄也是因爲官員集資的撤出和清算。王石對此有「兔死狐悲」的焦慮,而曾案的律師和李莊律師也希望能將這個案件的「冤」與「錯」做個梳理和反思,冀望再有此類情況時能運用法律迴歸正義。
您已閱讀27%(422字),剩餘73%(11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