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泰國出席中國-東盟高層論壇,並對馬來西亞、寮國和越南進行正式訪問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剛剛結束了風塵僕僕的東南亞之行。王毅出任外長正值中國與周邊國家政治關係陷入低谷之時,其履新後多次訪問東盟國家,也正是意在通過增信釋疑來「解凍」。與此同時,在經濟上被中國趕超、業已喪失東亞「經濟引擎」地位的日本,近期在中國周邊異常活躍地展開外交活動,正風風火火地推進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係。這一對比似乎印證瞭如下現實:中國在周邊「以經促政」的戰略效果正在明顯下降。
近十幾年來,中國在周邊拓展影響力主打的是經濟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採取「以經促政」的戰略,在東亞地區公共經濟領域持續投入成本。這一戰略主要表現方式是,運用自身經濟實力及與周邊國家日趨緊密的經濟關係,努力推動和構建東亞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並在經濟危機或蕭條時期爲周邊國家提供開放的市場,以抵禦區域外匯率波動的衝擊,同時加大對周邊國家的經濟援助力度。「以經促政」的戰略思路一度取得了良好成效,它不但明顯改善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關係,而且一度成爲東亞經濟合作的重要推動力。
中國於2009年超過美國成爲日本、南韓、澳新等亞太主要經濟體最大的貿易伙伴或出口市場。然而,與經濟關係緊密度不斷提高形成鮮明對比的「反常」現象是,近年來中國通過經濟手段換取良好周邊政治環境的效果越來越不理想,出現經濟高投入與政治低收益的不對稱局面。
您已閱讀25%(589字),剩餘75%(18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