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沒參加之前舉辦的時裝秀實在是太不給力了。要不然,在最近舉辦的歐盟與美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中,一旦提及「法國文化例外政策」 (French exception culturelle)話題,就會讓他擁有充足的反擊材料。然而,時裝業並未列入談判內容範疇——甚至最高階的定製服裝也未能列入,要知道,它們可是在巴黎被創立並臻於完美的。在整個高級定製時裝週期間,除了舉辦地之外,高級定製時裝似乎已與法國沒多大關係。
這樣說並不算太誇張:諸多高級定製品牌中,讓•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是唯一一家設計師是真正的法國人的品牌。其它幾大品牌則與法國人毫無關聯:迪奧(Dior)與Martin Margiela Artisanale的設計師是比利時人、維果羅夫(Viktor&Rolf)的設計師是荷蘭人、香奈兒(Chanel)的設計師爲德國人、範哲思(Versace)、阿瑪尼(Armani)、瓦利(Valli)與華倫天奴(Valentino)的設計師是義大利人、Ulyana Sergeenko的設計師是俄羅斯人、艾莉•薩博(Elie Saab)的設計師是黎巴嫩人。但是多數品牌的藝術水準都非常高。
這一切或許可以歸咎於自由市場、全球化與網際網路,但當代時裝業似乎離它的「龍興之地」漸行漸遠,高級定製設計師們對此一清二楚。
您已閱讀27%(591字),剩餘73%(15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