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聖保羅Monte Azul貧民窟的一個平靜的冬日。顧客們坐在熱狗攤(可以用信用卡結賬)周圍閒聊著。一位政府「公共衛生聯絡員」在崎嶇不平的大街上巡視著,以便爲病人們提供諮詢。在託兒所,紫色的門簾被放了下來,以免打擾孩子們午睡。雨水規整地流入排水溝,以往街道上雨水橫流的景象不見了。與20年前相比,這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一些當地人曾做過麪包房和超市的「保安」,店家僱用他們幹掉小偷嫌疑犯。
1992年,巴西爆發了該國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Monte Azul在那之後發生的變化,表明這個國家已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進步。該地區的經歷正是全世界數十億窮人所渴望的:政府來到了貧民窟。政府爲Monte Azul提供了從自來水到學校等各種服務,使當地居民過上了一種有尊嚴的生活(我甚至在街上看到了政府提供的靈車)。這些服務來之不易。巴西許多地區仍然缺乏這些服務。問題在於:怎樣才能讓政府幫助窮人?
經濟成長有利於解決這個問題。大約4000萬巴西人在過去十年間擺脫了貧困。但正如我們在其他地區所見的那樣,成長並不會必然惠及貧窮地區。巴西人的經驗表明,窮人們必須爲獲得政府援助而大力疾呼。
您已閱讀26%(491字),剩餘74%(13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