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陰鬱的午時北京,走出中國足協所在的東玖大廈。有電視臺同行在門前守候,詢問起上午會議的一些內容。
同行問:「以往中國足球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會邀請一些媒體或者社會相關人士座談,你覺得這樣的探討有用嗎?」這一個最普通直接的問題,讓我有點暈眩,哪怕這時沒有陽光,只有壓抑的霧霾。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類似的會議我不是第一次參加,可能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參加。有什麼用?我不知道自己和其他媒體同行的參與,對中國國家隊未來主教練的遴選,乃至於中國足球的未來,能有什麼作用。我只能應付一句:「有溝通總比沒有好吧」。
時間爲6月25日上午,中國足協正式宣佈和卡馬喬「終止合作關係」、向球迷公開道歉的第二天。一些媒體受中國足協邀請參加了座談,討論未來中國國家隊主教練的工作,主題明確、過程簡單,各自發言也沒有太多拘束。我第一次見到足管中心主任張劍先生,一個謙和樸素的中年人。
您已閱讀29%(374字),剩餘71%(9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