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

大型鋼企已成中國的大難題

FT專欄作家加普:中國希望推動大型鋼企走向國際,以解決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但此舉僅能轉嫁而非解決問題。在鋼企出海前,中國必須先解決好自身的問題。

即使按中國的標準來看,武漢鋼鐵集團公司(Wuhan Iron & Steel,簡稱武鋼)也可算一家巨型企業。我們駕車沿著武鋼22平方公里廠區旁邊的四車道公路行駛時發現,這家毛澤東當年最青睞的鋼廠如今的規模仍令人驚歎。武鋼廠區內有八座鼓風爐、多間熱軋廠與冷軋廠、臨長江的碼頭,還有居住著30萬居民的工人社區——紅鋼城(Red Steel City)。

武鋼還有自己的博物館,風格類似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武鋼博物館內陳列著從毛澤東、鄧小平到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總理李克強等多位國家領導人來廠視察時的照片。武鋼佔據武漢市青山區大部。湖北省武漢市是一座有1000萬人口的正快速擴張的城市,該市目前正在建設一套擁有12條線路的地鐵體系以及8個衛星城市。

但武鋼現已成爲一大難題。按產量衡量,武鋼非常健康。在中國前五大鋼鐵生產企業中,武鋼的成長速度最快,已吞併三家省級競爭對手,並打入了廣西市場。近五年中武鋼的產出近乎翻了一番,按鋼產量計算現已成爲全球第六大鋼鐵企業。與中國的一家家巨型鋼企相比,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對手相形見絀。

您已閱讀19%(468字),剩餘81%(19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