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FT社評:西方應調整對伊朗外交政策

伊朗人民在上週大選中把票投給了溫和派候選人羅哈尼,令該國強硬派領導層遭遇重大挫折。西方需小心翼翼地調整外交,以增強伊朗重新崛起的溫和派的勢力。

伊朗人民在上週五的總統選舉中把票投給了唯一的溫和派候選人,令該國的強硬派領導層遭遇戲劇性挫折。

選民們沒有選擇最高領導人顯然青睞的候選人、態度僵硬的現任核談判代表薩伊德•賈利利(Saeed Jalili),而是投票支持中間立場的神職人員哈桑•羅哈尼(Hassan Rohani,見右圖)。羅哈尼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本世紀初他執掌伊朗核外交時,曾暫停該國的鈾濃縮活動。

羅哈尼究竟是頂住阿亞圖拉阿里•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反對而勝選,還是在最後一刻得到後者的點頭,外人也許永遠無從得知。但他的當選發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伊朗人厭倦了極端主義政策——無論是在經濟管理方面,還是在處理伊朗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方面。

您已閱讀35%(322字),剩餘65%(6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