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不會有什麼從事「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簡稱「SaaS”)的公司可買了。技術業的大佬們正轉而大手筆收購「企業雲」公司——風險資本家們製造出多少這樣的公司,他們就買下多少。那些剩下的SaaS公司則奇貨可居。想想僅剩的這幾家吧:NetSuite(專做預算編制類軟體)、Workday(人力資源)、SolarWinds(網路管理)、Splunk(數據分析)以及ExactTarget和Responsys(均做市場行銷軟體)。截至昨日,這些公司的市值總額高達200億美元,但它們過去12個月的營收僅有11億美元,營業損失8000萬美元,自由現金流2.2億美元。
出現泡沫了嗎?還沒那麼快。從傳統軟體(通常採取許可模式,在本地硬體上運行)轉向雲軟體(以訂購形式銷售,在第三方硬體上運行)的趨勢是切實存在的。雲軟體降低了擁有軟體的成本。較小的公司喜歡這種模式,就算其中一些公司將發展爲大公司,仍不願爲軟體許可或伺服器付費。因此小型雲公司迅速發展,短期盈利指日可待。昨日,據報告IBM斥資20億美元投資於私人所有的雲基礎設施公司SoftLayer,而最大的雲公司Salesforce拿出25億美元(溢價53%)收購了ExactTarget。Salesforce並不指望ExactTarget在兩年內實現盈虧平衡。
然而,人們或許應該考慮一下收購方的估值。IBM在過去三年內花了110億美元(即營運現金流的20%)進行收購,但最近幾個季度,IBM已經難以實現收入和盈利預期。這對一家預期本益比12倍的公司來說或許是可以接受的。相比之下,預期本益比80倍的Salesforce甚至在收購ExactTarget之前,就一直將大部分現金流用於收購。如果Salesforce使用的是漸次增加(roll-up)的投資策略,那麼它的股票應該比現在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