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迦納街頭,「Hello, Chinaman」或者中文「你好,中國人」是經常聽到的稱呼,中國人聽上去會倍感親切。對此,多數中國勞工會沉默,或報之一笑,因爲語言受限。事實上,這個稱呼並不像聽上去那麼美妙和友好,傳達的含義更多的是一個身份標籤,而不是一種價值認同。
當前,在迦納長期居住的中國人可以分爲四種:1、貿易商或企業家,經濟實力相對較好;2、各種專業人員,包括技術人員、工程師、援助工作者、教師、醫療工作者等,素質相對較高;3、受僱於私企或者國企的勞工,一般都基於勞動合同,人數最多;4、在迦納長期定居和生活的中國人,多爲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移民」。2009年,中國駐迦納大使曾在一次講話中估計:在迦納的中國人約1萬人左右。由於近幾年成長迅速,目前的實際人數應該更多。
20世紀50年代,出於意識形態和聯合第三世界抵制蘇聯的需要,中國開始加強與西非國家之間的關係。這個位於西非幾內亞灣北部的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因盛產黃金曾被稱爲 「黃金海岸」。1957年,迦納成爲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第一個取得獨立的國家,現在經濟發展穩健,政治上實現兩黨制,媒體獨立意識很強。1960年中加建交。目前中國已經是迦納最大的貿易伙伴國,2011年兩國雙邊貿易量達35億美元,中國對迦納投資成長也很快。但與此同時,迦納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價值只有4億美元,雙邊貿易失衡。
您已閱讀23%(571字),剩餘77%(18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