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重尋源動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中國經濟多年來都是「宏觀好微觀弱」,也就是經濟高速成長而企業舉步維艱。但一季度的宏觀數據也變得難看起來,未來動力要來自何方?

對有經驗的中國經濟觀察者而言,中國一向是「宏觀好微觀弱」,也就是經濟高速成長而企業舉步維艱,這是從九十年代以來的大致趨勢。如今,中國經濟似乎步入新的轉折口。當宏觀數據也變得難看的時候,未來將會如何?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一季度GDP低於市場普遍預期,增速僅爲7.7%,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增速也由上季的2.0%回落至1.6%。按照年率計算,一季度GDP增速僅有6.4%,與官方7.5%目標差距遙遠。這一數據不僅使得各大投行紛紛調低2013經濟增速,也引發中國經濟晦暗前景的討論。

與此同時,統計數據彼此脫節矛盾,尤其是金融數據寬鬆而實體數據孱弱,也引發「神仙打架」般的爭論。以工業爲例, 2012年9月曾被許多分析人士視爲新一輪上升週期起點。彼時工業增加值增速、生產物價、進口增速、國債收益率等一系列重要經濟指標紛紛築底回升;隨後數月,經濟數據的確逐步轉強。

您已閱讀23%(382字),剩餘77%(12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