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信用評級自1999年以來首次遭到調降,人們很容易覺得不以爲然,認爲國際評級機構表現出沒有道理的悲觀。按照官方數據,中國的債務存量尚不到國民收入的20%,是很低的。經濟成長雖然在放緩,但仍是健康的。無論如何,北京方面在償還債務方面選擇不少,無論是通過央行的印鈔機,還是提高仍然較低的稅率。
然而,惠譽(Fitch)將中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的決定所附的報告,強調中國信貸快速擴張是對經濟穩定的切實威脅,這一點是正確的。目前有兩個領域尤其令人關切:一是地方政府積累的債務大山的規模,二是中國不斷壯大的影子銀行業的穩定性。
自2009年以來,中國的地方政府背上了大量貸款。那一年,北京方面鼓勵各地大舉投資,作爲一項果敢刺激方案的一部分。當時上馬的項目中,有大約四分之一不產生任何財政收入。公共債務數字中沒有合併的地方政府債務存量,超過10兆元人民幣(合1.6兆美元),相當於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這些債務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短期銀行債務,由旨在規避借款禁令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借入。
您已閱讀53%(447字),剩餘47%(4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