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克里姆林宮教父」之死

俄羅斯商業寡頭別列佐夫斯基的一生與金錢和權力交織。他曾自稱助推普丁上臺,但被迫流亡後則一直預言普丁政治生涯將終結,最終,他沒能見到這一天。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成長於蘇聯時代,受過數學的科班訓練,遊刃於俄羅斯新生市場經濟的混亂局面中發了財,卻在混亂不明的後共產主義政治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

別列佐夫斯基涉足的業務包括汽車交易和銀行業。上世紀90年代,在通過操縱國企拍賣而平步青雲的寡頭中,他的聲音最響。

別列佐夫斯基幾天前在倫敦的家中身亡,享年67歲。生前,金錢與權力交織在一起,爲別列佐夫斯基贏得了「克里姆林宮教父」的外號。這也是美國記者保羅•赫列布尼克夫(Paul Khlebnikov)爲《福布斯》(Forbes)撰寫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後來他又撰寫了同名書。別列佐夫斯基對此反應激烈,起訴赫列布尼科夫誹謗。2004年,赫列布尼科夫在莫斯科被謀殺,但凶手始終沒有找到。

您已閱讀20%(336字),剩餘80%(13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