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創下空前高點,英國《金融時報》和其他很多報紙都在頭版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導,看過的人都知道了這一點。但我們是否應在意這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不應該。道指的計算方法存在很大缺陷,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跟蹤這一指數。但它仍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這要歸因於慣性和團體迷思(groupthink)。道指存在什麼問題?作爲一個僅僅包括30隻股票的指數,道指沒有實現廣泛多樣化,也不能代表整個美國股市(人們最普遍跟蹤的是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它更能代表整個美國股市)。道指成分股的市值並非都大到了符合「超級大盤」指數的規模,而是從美國鋁業(Alcoa)的90億美元到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3990億美元不等。不如試試羅素50指數(the Russell Top 50 index)吧。儘管名稱中有「工業」字眼,但道指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工業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工業分類指數或許更名副其實)。
一個重要問題是,道指不合理挑選的成分股是根據股價(而非市值)加權的。這意味著,碰巧股價處於高位的公司的權重,可能會超過市值較高但股價較低的公司。這很荒謬。例如,IBM現在在道指中的權重爲11.1%,市值爲2287億美元。在蘋果(Apple,從來不是道指成分股)市值下降後重新迴歸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的埃克森美孚市值爲3985億美元,但在道指中的權重僅爲4.8%。規模略高於IBM的微軟(Microsoft)最近市值爲2358億美元,在道指中權重僅爲1.5%。同時,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權重超過埃克森美孚和微軟,但市值僅爲58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