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中美股市表現迥異背後

FT中文網投資與財富管理編輯馮濤:金融危機後五年,美國股市再創歷史新高,中國股市連年熊市,同樣是政府主導的宏觀經濟調控,其差別能否爲中國決策層借鑑?

週二歐美股市均創下新高,其中美國股市道瓊工業指數勁揚,創下2007年10月以來的歷史新高。在外圍股市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中國股市週三繼續上行,其中創業板指收漲1.67%,再創反彈新高。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股市歷時5年再創歷史新高,而反觀中國股市,一直處於熊市中,雖然期間不乏像樣的反彈,但是整體表現低迷,距離重回歷史高點遙遙無期。我們先回顧盤點量化寬鬆政策推出後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的表現。

2009年、2011年以及2012年美聯準分別推出三輪量化寬鬆政策,該政策有效緩解了當時枯竭的市場流動性,在政策推出後美國股市都經歷了一波漲勢。據統計,QE1從2009年3月開始到2010年3月結束,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了30.82%,同期上證綜指上漲了52.89%;QE2從2010年8月開始到2012年6月結束,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則上漲了10.95%,而同期上證綜指卻下跌了9.3%;QE3從2012年9月開始至今,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了4.87%,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0.52%。

您已閱讀33%(441字),剩餘67%(9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