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個任期的上任之初,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曾開玩笑稱,他會「留意那些機器人,以防它們闖禍」。他應該知道,抵抗是徒勞的。歐巴馬主政期間,IBM的沃森(Watson)電腦在遊戲競賽節目《Jeopardy!》中擊敗人類選手,無人機成爲美國的首選武器,自動駕駛汽車變成現實,「應用」(app)一詞已經脫離它的本來意義。機器人的興起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如今它構成歐巴馬時代的核心經濟兩難。
美國經濟的自動化程度逐月穩步提高。今年1月,美國經濟新增製造業就業崗位僅爲4000個,自去年7月以來的淨成長爲零。但供應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稱,上月製造業活動上揚幅度達到去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一差異的根源可歸結爲機器人——它們正帶來一種日益令人頭疼的矛盾:機器人數量越多,總體成長便越強(因爲採用機器人能提高生產率);但中產階級的境況也越糟。美國人的收入中值在過去5年一年不如一年。
這種局面不可能持續下去,但就目前而言,變化正在加快。全球各地的製造業就業規模均在萎縮。中國正在加速向原本由德國和日本製造商主導的工業機器人領域邁進。去年,以深圳爲大本營、爲蘋果(Apple)和諾基亞(Nokia)等公司組裝設備的富士康(Foxconn)宣佈,將在接下來三年內採購100萬臺機器人,以取代從事重複性人工操作的工人。與此同時,中國北方城市哈爾濱的一家餐館去年成爲了第一家全部由機器人服務的餐館。上個月,全球首家3D列印博物館在中國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