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人民幣匯率進入均衡區間,中國經濟正步入對外開放的轉型期。這一方面表現爲,中國利用外資的方式正處於調整期,利用外資的結構、質量和水準均出現了變化;另一方面則指向,中國企業與政府是時候審視過往「走出去」的經驗,並及時調整未來對外投資的策略了。
2012年可稱爲中國對外投資的豐收之年。據商務部的統計,2012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的44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同比成長28.6%。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1月30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併購交易總金額達歷史新高——從2011年的424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652億美元,上升幅度達54%。該機構並預計,這種成長趨勢在2013年仍將保持強勁勢頭並再創新高。
事實上,從最近幾年國際市場所熱議的併購案看,中國企業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出現。2010年,中國吉利汽車「蛇吞象」併購瑞典沃爾沃,被傳爲業內佳話;2012年則有三一重工併購德國普茨邁斯特,以及中海油併購加拿大油氣公司尼克森。尤其是後者,在2005年併購美國優尼科失敗後,中海油終以151億美元將尼克森收入旗下,成就了中國企業海外最大宗收購案,也成爲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標誌性事件。
您已閱讀33%(548字),剩餘67%(11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