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關於歐洲的辯論有些荒誕——不,其實相當瘋狂。在金融危機爆發5年後,英國經濟仍萎靡不振。英國財政狀況的修復一籌莫展。鄰近的歐元區遠未恢復健康,其未來形態仍不明朗。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的對策?承諾就英國是否退出歐盟(EU)舉行投票(儘管還得等5年左右)。
全球其他國家對此感到深度困惑。美國覺得有必要警告稱,如果卡麥隆帶LinkedIn國脫離歐盟,他會失去在華盛頓的影響力。最近,我在北京聽到中國官員禮貌而困惑地表示,英國怎麼能讓自己脫離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集團?
卡麥隆的演講得到大肆炒作,但它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它只是表達了一種無力感(幾乎是一種痛苦的哭泣),而不是一種戰略。卡麥隆想要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讓英國可以從布魯塞爾收回權力,但同時保留進入單一市場的特權。他承諾,如果在2015年大選中獲勝,就將啓動與歐盟的重新談判,並就談判結果舉行公投。
您已閱讀19%(378字),剩餘81%(16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