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

Lex專欄:阿爾及利亞離不開油氣生產

石油和天然氣幾乎構成阿爾及利亞全部出口,無論是該國國家石油公司,還是作業方(通常是大型石油公司),都不希望擾亂這個現狀。因此,人質危機後,現有項目仍有望繼續推進。

即使在上週因阿邁納斯(In Aménas)氣田發生恐怖暴行之前,阿爾及利亞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就已經是顆衰落的明星。該國曾是行業巨擘們的寵兒。它的能源基礎設施是殼牌(Shell)、英國石油(BP)、挪威國家石油(Statoil)和阿納達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等公司開發建設的。然而在過去十年中,武斷的財政變化、令人無所適從的官僚制度,以及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Sonatrach的資源民族主義,令外國投資者退縮。阿爾及利亞力圖在今年重振這一行業;有傳言稱,將出臺新的財政制度。這個任務突然間增加了難度。

儘管發生了這次中斷,但現有項目可能繼續。石油和天然氣幾乎佔阿爾及利亞出口的100%,無論是Sonatrach公司還是作業方都不希望擾亂這個現狀。該國並非行業中的「小魚」——其天然氣和石油產品淨出口在2012年國際能源機構(IEA)排名中分別列第五和第七。而且可以說,作業方規模越大,其抵禦安全恐慌的能力也越大。BP、道達爾(Total)、挪威國家石油和其他一些能源公司以前也曾經歷過這種情況。

對Petroceltic來說,情況可能有些棘手,該公司數週前剛獲准開發因阿邁納斯氣田以西140公里的Ain Tsila氣田。Ain Tsila據估計有2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是這家總部位於都柏林公司的主要資產,儘管相比因阿邁納斯氣田,它還處於開發初期階段,到2017年纔會開採出首批天然氣。Petroceltic有意轉讓18%的股份(目前它擁有57%的股份,其它股東是Sonatrach和義大利的Enel)。安全問題現在可能在任何交易中更加凸顯。

您已閱讀85%(685字),剩餘15%(1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