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歐元區

歐洲如何解決Target失衡

歐洲央行行長顧問蒂曼:Target失衡問題沒有那麼可怕,目前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建立統一的銀行監管系統以消除各國央行間的資訊和監管壁壘。

針對歐元區各國家中央銀行(NCB)的鉅額資產負債表頭寸,目前存在激烈爭論,不過這一爭論通常是技術層面上的。依照目前的結算系統,這些頭寸被命名爲「泛歐自動實時全額結算快速轉賬系統(Target)餘額」,整個歐元區的支付都在這個結算系統中進行管理。這一爭論由德國經濟學家漢斯-維爾納•辛恩(Hans-Werner Sinn)發起,爭論中有人批評稱,Target系統的失衡不斷加劇,反映的是銀根緊張國家的無擔保外部融資,以及其他國家面臨的潛在危機。

當銀根緊張的歐元區國家的商業銀行發現,從市場上融資越來越困難,Target系統就會出現巨大的失衡。這些銀行的淨資本流出,大部分流入了歐元區「核心」國家。爲彌補淨資本流出,這些銀行必須求助於本國的央行,以獲得大量流動性。結果就是,整個歐元區的央行,要麼就是在Target系統中揹負大量債務(如果該國的資本淨流出),要麼就是持有大量債權(如果該國的資本淨流入)。

這些債務和債權資產的頭寸已增至約1兆歐元,相當於歐元區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左右。希臘、冰島、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的央行是負債方。德國、荷蘭、盧森堡和芬蘭等國的央行是主要的債權方,其中,德國央行(Bundesbank)持有約7000億歐元的債權。

您已閱讀31%(532字),剩餘69%(12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